您現在的位置: 首頁 走進達州 > 達州商情
致天下之治在人才,成天下之才在教育。
近年來,我市按照“市本級和各縣市至少辦好辦強一所公辦高中”的工作思路,改革辦學體制,加大基礎設施建設,實施素質教育,推進課程改革,“1+7”學校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跨越,教育質量逐年提高。
高位謀劃 打造優質名校
一直以來,優質生源向經濟發達地區、教育資源豐富地區傾斜是常態現象。達州雖然有著良好的教育基礎,但是省級名校的缺乏,導致大量優質生源流向成都、綿陽、重慶等地,高中階段尤甚。
對于學生家長來說,每周異地奔波看望子女,既費錢費力,還不一定能得到預想的效果。對于達州來說,優質生源的流失不僅會讓達州教育陷入惡性循環,還會影響經濟社會發展。
辦好高中教育,打造優質名校尤為重要,達州深諳此理。
近年來,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視名校培育,多次召開全市教育專題推進工作會,全面壓實工作主體責任,建立各部門協調配合機制,制定下發《加快全市教育發展九條措施》,明確“市本級及各縣(市、區)至少辦好辦強一所公辦高中”,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。
“市本級和7個縣(市、區)重點培育的學校統稱為‘1+7’學校。”市教育局工作人員說,具體為市本級辦好達州市第一中學;達川區辦好達州中學;通川區辦好達州市高級中學;宣漢縣辦好宣漢中學;大竹縣辦好大竹中學;渠縣辦好渠縣中學;開江縣辦好開江中學;萬源市辦好萬源中學。
“辦好辦強‘1+7’學校,不僅可以讓學生在家門口讀名校,還能留住達州生源、吸引外地生源,提高達州教育競爭力,帶動全市高中教育發展,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。”市教育局工作人員說。
《加快全市教育發展九條措施》出臺后,我市市本級及各縣(市、區)迅速根據實際情況,出臺實施方案、規劃,明確目標,細化落實,全市上下形成了你追我趕的良好勢頭。
加大投入 改善教學環境
美麗的教學樓、寬敞明亮的教室、綠樹環繞的林蔭道、現代化的實驗樓……漫步我市“1+7”學校校園,看到的是日益完備的教育設施,感受到的是翰墨書香的文化氛圍。
讓學生享受到良好的教育,完善校園硬件設施是關鍵。
近年來,我市持續加大“1+7”學校建設投入,實施了達州中學楊柳校區建設、改擴建宣漢中學老校區、達高中北遷、開江中學教學樓新建等項目,提升校園環境;配齊多媒體、教學電腦等教學器材設備,建成一流的理化生實驗室、閱覽室、圖書室、學生公寓等,提高教學條件和學生生活條件;配備美術室、舞蹈形體室、田徑場、青少年活動中心、心理指導中心等,豐富學生校園生活,促進學生全面發展;進行校園網絡升級改造,實現了辦公、管理、教學信息化。
良好的辦學條件和校園環境,讓學生和家長滿意度大幅提升,為創建全省一流學校打下了堅實基礎。
強化培養 提高師資水平
優質的教師隊伍是教育的基礎。
近年來,我市加大優秀教師吸納力度。引進全國重點大學碩博研究生、國家部屬高校師范生,吸納國家、省、市一線優秀教師。只要符合“優秀”兩字的老師,都是我市緊盯不放的“對象”。
為提高廣大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,我市打出了一套“培訓”組合拳。
每年選派優秀教師、學科負責人到北京、上海、江蘇、浙江等地的高中教育名校學習經驗,進一步拓寬視野;鼓勵教師通過繼續教育、輪崗交流、名校進修等,培養扎實的知識功底;聘請省內外名校一線名師到學校對教學教研、學科建設、高考備考等工作進行指導;依托特級教師、學科帶頭人、骨干教師等建立“名師工作室”,從而形成名優群體效應,通過嚴格規范的傳、幫、帶,加快培養一批教學名師和學科領軍人才。
為了激發教師干事創業激情,我市印發《關于創新激發中小學校活力的十條措施》,制定《關于大力培養、吸引和激勵優秀教育人才的十二條措施(試行)》,強化激勵保障,激發了教師隊伍活力。
我市還深化師德建設主體責任落實,完善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,規范和引導教師以德立身、以德立學、以德施教、以德育德。
辛勤耕耘,終得碩果累累。通過師資培養,“1+7”學校涌現了一大批師德高尚、愛崗敬業、業績突出的優秀教師,示范帶動了廣大教師隊伍為達州教育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。
多措并舉 提升教育質量
“我語文偏科,賈靜老師對我的幫助非常大。”黃可汗是達州中學今年高三畢業班的學生,高一入校時,他各科成績都非常不錯,可如何學好語文卻一直是他的困擾。
對此,語文老師賈靜展開專項訓練,帶著黃可汗逐句分析每篇文章的詞組、短語和構詞法等語法基礎。此外,要求黃可汗大量閱讀,積累各類素材,并嘗試跳讀、略讀、掃讀等閱讀技巧。短短幾個月,黃可汗就熟練掌握了語文學習的方法,整體成績大幅提升,考試排名長期年級第一。
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,是我市教育系統始終努力的方向。
近年來,“1+7”學校認真積極應對高考改革,落實省政府關于完善高考綜合改革基礎保障條件的指導意見,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額現象;執行聽課、評課和集體備課制度,讓教師在聽課、評課與集體備課中相互學習、相互幫助、共同進步,提高教學水平;推進“名校網絡課堂”建設,與清華大學附中、北京四中、成都七中開展遠程直播、錄播教學合作,讓學生享受優質教育資源。今年,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,我市迅速成立工作專班,制定線上教學方案,科學、有序地開展線上教學活動,大大減少了疫情對學生學習的影響。
同時,“1+7”學校秉承“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”的教育理念,針對成績優異學生,想方設法擴大優勢;針對中等學生,逐題逐句地分析試卷,想辦法、添措施,補齊學生學習短板;對后進學生給予關心和引導,耐心輔導,促進后進生轉化。通過系列舉措,全面提高了學生學習成績,做到了“低進中出,高進優出”。
“1+7”學校還堅持“五育并舉”,以課堂、活動、校園文化為載體,以學校、家庭、社會為紐帶,構建了全程、全員、全方位立體化育人格局,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。
在各級黨委政府、學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,我市“1+7”學校在高考中取得了優異成績,在文藝、體育、科技等國家、省、市級大賽中斬獲頗豐,生源流失現象得到有效遏制,教育事業獲得較大發展。
砥礪奮進新時代,繪就教育新畫卷。未來,我市將繼續把“市本級和各縣市辦好辦強一所公辦高中”的責任扛在肩上,深入推進“1+7”學校發展,為我市高質量發展培養更多的人才!(韓淑予 )